第659章 守得住底线,才能压得住福气

“就像懒懒常挂在嘴边的话一样,‘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我这个最是小气了,若不是顾虑到天下万民的生死,早冲上京都,为自己和父皇报仇了。

从当年被父皇拼死送出皇宫的那一刻开始,我的身上就背负着两条命。

一条命是替父皇而活的,时时刻刻警惕我要替父皇好好的活下去,丰盈自我,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

另一条命是宁隼的,一个只想守护好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家园和家人们。

为了天下万民,我妥协了,把过往的仇怨通通放下,就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父皇的遗志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我都放过他了啊!他怎么就不能好好活下去呢?

当初他不惜弑父杀君、对幼弟赶尽杀绝也要抢到的位置,怎么就不能尽一个做皇帝的本分呢?

他如愿以偿的做了皇帝,难道就不能有点追求,立志做个流芳百世的明君吗?

做个明君,至少将来去地下见父皇时也能少些愧疚吧?

可是……

他怎么就死了呢?

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呢?

堂堂一国之君,在自己的皇宫里被人毒杀了,这说出去不是很可笑吗?

不荒唐吗?

他宁逸的一辈子,就这样荒唐的结束了吗?”

“我算是父皇老年得子,说起年少时,在宫中还是颇为得宠的。

因着年岁小,比我年长许多的兄长们从未将我当成过对手。

小小年纪的我,每日见着父皇在御书房批奏折到半夜,天不亮又得急匆匆的洗漱上朝,就从未打过那个位置的主意。

从小到大,那个素未谋面过的辰王兄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我想像辰王兄一样披甲上阵,守护边城安宁,还华国内外一个太平安宁。

宁逸说起来是我的王兄,可按年纪算的话,我对他更多的是儿子对父亲的仰望。

辰王兄战死沙场后,那个位置于他而言简直是唾手可得,可他却……”

宁隼叹了口气,目光透过窗户看向了多年前的京都皇宫,久久不能回神。

“其实,宁逸是王兄里面同我说话最多的那一个。

那会儿的皇宫里,他和父皇是给我唯二温暖宠溺的人。

我惹祸了,小祸他会帮着我求情。

祸闯大了,他会替我背黑锅。

宫女太监伺候的不尽心了,他会帮我教训他们……

过去的桩桩件件,我都以为那就是兄长对弟弟的爱。

生在皇家,我也能有像普通人家一样的兄长宠爱,那会儿的我走路都带风,恨不得和全世界都炫耀一番我有个这么好的兄长。

那会儿的我没能发现,原来……”

“许是那会儿我在他眼里是个连竞争对手都算不上的小崽子,随意的给点甜头就能让我帮着他在父皇面前说尽好话。

到最后才发现,所谓的兄友弟恭,不过是笑话一场。

我于他而言,不过是曾经利用过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其实,那会儿跟在暗卫后面逃亡的时候,我曾有过不切实际的妄想。

想着他就算是把我当成个废物王爷般养着,我也是能接受的。

不对我赶尽杀绝,至少能说明他曾经有一刻真的把我当成弟弟疼爱过。

可是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和于他宁逸而言什么都不是!”

一屋子人都安安静静地听着宁隼颠三倒四的说着过往和曾经,以及年少时对亲情的渴望。

想来也是,先帝再是疼爱宁隼这个老来得子,他是父亲不假,可他更是个心系天下万民的皇帝,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朝政。

年幼的宁隼看似被人宠过,到最后却发现都是阴谋诡计不算,那人甚至盯上了他的小命,不惜费时费力的追杀他,这叫他如何能释怀?

幸得蓝家人和慕青颜母女治愈了他,给了他另一种意义上家的温暖。

从今往后,这世上与他真正意义上有血缘关系的,只剩慕甄瑶一个了。

宁隼沉默沉默半晌,又开口道。

“很奇怪,按理说知道他死了,我该开心才对,我却没有丁点大仇得报的痛快,反而……

有淡淡的失落和些许不甘……还有若有似无的迷茫。”

百里玄轻轻点了点头,开口道。

“失落也好,不甘也罢,都足以说明你是一个堪当大任的人。

有杀伐果断的决断,又有很多帝王没有的仁爱之心,这样的你才是个鲜活的存在。

这样的你,即便做上高位,也能以‘仁’治国。

于天下万民而言,是福。

于跟随你的部下而言,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守得住底线,才能压得住福气!”

宁隼笑了笑,认真想了想,点点头道。

“师父所言非虚,隼儿定不负师父期许!”

“至于你说到的迷茫,不若为师给你定两个目标,可敢应下?”

“……宁隼接了!”

“为师暂定两个目标,这第一个了,为师希望华南国能在你的带领下,走向富强、平等,使我华国老百姓都能幼有所养,老有所依,鳏寡孤独皆能终老!

第二个,做了皇帝,你依然是宁隼!

无论你做什么决定,为师都希望你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以自己的喜怒哀乐为主导。

外人如何,为师管不着也不想管,你一生顺遂无忧才是为师最大的心愿。

即便你与全世界为敌,只要你占理,我们就是你的后盾!”

“谨遵师傅教诲,隼儿定不负您的期待!”

接下来,一屋子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着,很快一份详细到不能再详细的列表横空出世。

第二日一早,便由懒懒借着巡视宜安的功夫一封又一封针对各城的安排就送到了包括辽国十三城在内的所有主事人的手上。

表面上,诸城依然风平浪静着不疾不徐的搞建设。

背地里,暗潮涌动着。

宁逸之死,这会儿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于华国境内的世家大族而言,这会儿恨不得夹起尾巴做人,暗恨起自己往日诸多拿乔的不合时宜的举动来,纷纷同各城主事人妥协起来。

一时间,诸城的维稳工作做起来越发得心应手。

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生活照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