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得徐妙云双目含煞,面露寒霜。
朱棣就算是再傻,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刚准备跟徐妙云道歉。
就被徐妙云揪住了耳朵。
突然袭击之下,朱棣也是猝不及防。
紧接着就是一股疼意传了过来。
把朱棣疼的龇牙咧嘴,当即就把自己准备求饶的话给憋了回去:
“疼疼疼,轻点轻点,耳朵都要掉了!”
而徐妙云对朱棣的求饶声充耳不闻,自顾自的破口大骂:
“你这个没良心的 。”
“我在京城担心的吃不好睡不好。”
“还以为你在外面受苦受累。”
“没成想你在外面竟然过的这么逍遥自在。”
“好,你逍遥自在是吧。”
“滚回你的江南去,永远都不要回来见我!”
说着说着 ,徐妙云的声音就带上了哭腔。
朱棣顿时就知道事情大条了!
也顾不上耳朵的疼痛。
赶紧开始哄起来。
“妙云,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那都是骗你的 。”
“我要是不想你,怎么会一回来就先找你呢?”
徐妙云当然知道朱棣不会不想自己。
就是这个榆木脑袋怎么说出来的话这么气人。
所以依然是冷着脸没有搭理朱棣。
朱棣还以为徐妙云是真的生气了。
情急之下,拿着腰间徐妙云送给自己的香囊说道:
“你看,你送我的香囊,我一直都带在身上。”
“片刻不曾取下!”
“妙云,我也很想你!”
看到朱棣手里的香囊,还有朱棣 脸上的急切之色。
徐妙云再大的气也烟消云散了。
“出去这段时间,人都瘦了。”
“但是也比之前精神了。”
徐妙云对朱棣深情的说道。
朱棣闻言咧嘴一笑,知道眼前佳人已经消气了。
但是耳朵上的疼痛却又让朱棣忍不住 一阵龇牙:
“妙云,你这手劲儿还真是大。”
徐妙云闻言叉腰瞪眼说道:
“哼,谁让你说那些窝心话来的。”
“这都是你自找的!”
朱棣也不反驳 ,只是嘿嘿直笑。
经此一役,淮西勋贵和李善长这些大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已经全都清除。
江南水患也 一并被治理好。
并且有了江南的这次经验。
整个大明都可以照着这个例子来做。
困扰了这片土地几千年的水灾,即将不复存在。
总之,整个大明都在向好发展。
而此时的朱元璋和朱标却在商量一些别的事情。
“雄英说 咱们可以走海运。”
“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元璋开口询问自己的儿子。
那天回到金陵,众人聚在一起吃了顿家宴。
席间,朱元璋和朱标谈起了姚广孝带回来的那些粮食。
朱元璋心中感到十分的高兴。
要不是自己孙子未雨绸缪。
这回大明真要吃大亏。
又是忍不住对朱雄英一顿夸奖。
却不成想朱雄英在心里撇了撇嘴:
【区区河运就让你们 激动成这样。】
【要是打通海运的话。】
【运输成本再进一步降低。】
【粮食还会更便宜。】
【到时候才是真正盛世的到来。】
朱雄英不知道,自己心里的想法被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给记在心里 。
并且认真的拿出来讨论。
如今大明基本上没有什么海运。
倒不是 大明不重视海运。
从唐宋时期起,就有不少番邦的人通过海运来到中原。
和中原王朝做生意。
尤其是以南宋为盛。
之所以南宋能够以半壁江山,对扛金元一百余年。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南宋发达的海运。
看到海运好处的蒙古人。
更是把海运推上了顶峰。
只可惜蒙古人只知道掠夺,不知道经营。
海运渐渐的衰败了下来。
朱元璋当然也知道海运的好处。
并且也很希望大明能够大力的发展海运。
之所以没有大力发展,是因为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
那就是沿海劫掠的倭寇!
当初朱元璋占据金陵。
北有大元一心想要剿灭这些“乱贼”。
西南有陈友谅,一直对朱元璋虎视眈眈。
东南的张士诚和方国珍。
虽然没有什么野心。
但也不会轻易就范。
所以朱元璋光是对付这些势力。
就已经绞尽了脑汁。
哪有时间顾忌海上。